暑 假 来 啦
暑假的脚步越来越近,
这是“双减”政策落地后
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完整的暑假,
如何安排才能让暑假生活有声有色呢?
如何度过一个有别于往年的
安全、充实、多彩而又有意义的暑假?
今天的这篇文章既有资深教师的指导,
又有实用干货分享,
相信一定会对您有所帮助!
这个暑假安排,要有“多”有“少”
今年的暑假不寻常,因为这是“双减”政策落地后第一个完整的暑假。中小学生究竟如何度过这个“不寻常”的暑假?怎样才能将暑假生活过得“有声有色、有理有情”?这些都备受社会关注!
这个暑假,各级部门要加强监督,防止超量作业的出现,防止学科类培训“暗潮涌动”。社会监督的同时,家庭教育尤为重要。
家长要科学规划,引导有方,才能真正让孩子享受一个美好而有意义的假期。
这个暑假,要少点刷题声,多听自然声、社会声。2022年高考命题导向提醒我们,既要重视课堂、重视基础,更应开阔眼界,多关注社会。暑假里,孩子们不仅需要“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”,还需要“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”,聆听成长的拔节声。
孩子们可以在假期中多关注和思考时事热点,可以同家长、朋友之间多几分讨论;还可以多些社会实践,深入了解一下各行各业的发展情况;也可以参加模拟政协、模拟联合国等社团活动,学会听声、辨声和发声,尝试为时代、社会传播充满正能量的声音。
这个假期,孩子们要多读无字之书,多参加公益活动,践行志愿精神,投身于环境保护、敬老扶幼的社会实践中,培养自己的爱心、同理心和责任感。
这个暑假,要少点黑板色,多领略自然色、山水色。暑假里,孩子们可以少学知识理论,多去感知世界。走进自然,尽情领略祖国的大好山河,充分感受诗人笔下名山大川的壮美色彩;徜徉古城历史老街,品味风土人情,流连大师故居,与人文历史来场心灵的对话;走入博物馆,博古通今,走进电影院、听场音乐会……“有声有色”,才能给孩子带来终身受益的成长亮色。
这个暑假,要少点随意与躺平,多些自觉与自律,让暑假生活有条理、更理性。“士别三日,当刮目相看”,孩子们要利用好假期时间,既注重文化积累,也加强思维锤炼。主动培养自我管理能力,制定落实学习规划,发现和形成终身兴趣,增强体魄,为今后的成长积蓄更强大的力量,这比培训、刷题具有更长远的意义。
这个暑假,要少点冷漠与旁观,多些亲情与友情,让暑期过得有滋味、显真情。我们不能培养“两耳不闻窗外事”的精致利己主义者,要培养“有家国情怀与人文精神”的时代青年。因此,假期更要关注道德、品质、情操的培养。要知道,这些才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核心素养,是决定未来真正能走多远的关键因素。暑假里,孩子们也应多看望长辈、享受亲情。亲情是疲惫时的调养剂、前行时的加速器。
过一个有声有色、有理有情的暑假,才能让孩子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更好地共理共情、共鸣共振。
“双减”后第一个完整的暑假 可以做的16件事
@各位家长,
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
在调研基础上提出的
“暑假可以做的16件事”
请查收
——

挑战一个暑假自律计划


坚持一项运动30天以上


读几本好书

读一本老师推荐的书,让瞬间化为永恒,感受经典的独特魅力;读一本心心念念却一直未能抽出时间去读的书,给阅读兴趣续个航;读一本之前从未涉足领域的书,求一次甚解,寻一次突破。

感受一次自然之美

常羡慕远处的风景,却不知身边还有被我们忽略的惊奇。
去吧!看一次云卷、云舒,观一场日出、日落,看一次被晚霞染红的天,赏漫天繁星,望一轮明月,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!

学做一道夏天拿手菜


做一本家庭相册


去一个陌生的地方


多陪陪长辈


约上同伴一起玩


开启一次新经历

去享受一场艺术盛宴,透过一幅画、一件艺术品,来了解一个不一样的人生。帮助孩子学着用导航、购物、出行等软件来规划一次行程。那些他没有过的经历,正在等待解锁。

做一次专注练习


拥抱一下火热的夏天


做一件帮助别人的事


听一听社会的声音


跟爸爸妈妈上一天班


完成一次自我修炼


文字、图片素材来源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